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这味中药就是大黄。
大黄泻下,说白了就是促进排便,功效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数一数二是谦虚的说法,它基本是排在首位的,所以才会在一众泻下药里被赋予将军之美誉。
【资料图】
不过,便秘的原因也有很多,大黄这味药,医书上对它的描述是味苦,性寒,我们就以为它只能治热性便秘。其实不然,经过合理配伍,它也可以治寒性便秘。
比如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一方叫温脾汤,是治寒性便秘比较常用,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子。
寒性便秘也叫寒积便秘,冷积便秘,通常是因为过食生冷,耗伤脾阳,导致寒气在肠胃里日渐集结。大家想想,水在寒冷的状态下会怎么样,凝结成冰,会把砂石、瓦砾冰封在里头。肠道里的津液受寒以后也会导致传导失常,排便的时候,排不出来。
干姜、附子暖脾胃,把寒气赶出去。
正是因为有了辛热的附子和干姜,苦寒的大黄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发挥泻下的优势。在它身边还有芒硝,芒硝也属于泻下药,二者各有侧重,配在一起的话,通便的力量会更强大。
大黄、芒硝主攻,人参、甘草,外加当归主补,这三味药可以补气养血,防止攻伐太过而损伤正气。
另外,当归还能润肠通便。不过,在温脾汤里,当归的润是建立在“冰消雪融”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附子和干姜把肠胃暖起来了,再加点当归,让肠道滋润,加点人参、甘草,让肠道有动力,排便会更顺畅。站在这个角度来讲,这三味药就不仅仅是扶正了,还能锦上添花。
有一位男性,四十来岁,这人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解大便了,在以前会吃一些泻热通便之药,刚开始有点效果,吃到后面就不管用了。他去看中医,医家给他切完脉,随即说道,你这便秘是因寒而起,打一开始啊就用错了药。
医家所言似是胸有成竹,遂虚心请教其中道理。
原来给他看病的这位老先生非常细心,切脉的时候就发现他的手啊冰凉冰凉的,当然不能仅凭这一点就做出判断。结合脉象来看,脉沉弦,再看舌头,舌淡苔白。
综合来看,应是寒秘无疑,当即投以温脾汤。一剂药喝完,果然,大便通畅了。后改为附子理中丸以巩固疗效。
最后,简单的总结几个寒性便秘的特点:手脚发凉,口淡不渴,脐腹疼痛,也就是肚脐周围疼,有这种感觉,舌淡苔白。
这个时候,温脾汤就可以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