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广州市统计局表示,进入2023年,广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稳步恢复发展。1-2月,全市经济活动趋向活跃,城市活力明显恢复,工业生产短期承压,内需领域显著改善,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定修复态势。
(资料图片)
工业生产短期承压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4%。其中,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业短期内面临高基数和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收缩压力,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3%;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产出,实现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57.4%、49.1%,充电桩产量同比增长2.3倍。部分高端装备生产形势较好,高技术制造业中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8.1%、69.8%。中成药产量同比增长34.9%,以康方药业、百奥泰、百济神州、龙沙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开始释放产能,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消费市场加快回暖
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7.42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与2022年12月(-0.4%)相比明显提升。城市“烟火气”迅速回归,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6.2%和6.6%。在春节节庆消费的带动下,基本生活类消费品热销,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0%,同时,春节“焕新”消费带动颜值经济升温,限额以上化妆品实现零售额增长9.7%。药品市场需求持续,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6%。汽车消费保持升级态势,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0.2%。网络消费继续支撑消费复苏,1-2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2%、18.0%。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恢复
1-2月,全市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扭转2022年全年负增长趋势,同比增长5.6%。分领域看,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7.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3%;工业投资增长强劲,同比增长34.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大幅增长49.9%,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50.8%,为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蓄势注能。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思路下,一批新基建、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的大项目、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开工建设,1-2月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0个,其中工业投资项目52个,合计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2.4倍、1.9倍,“制造业立市”的产业体系支柱不断夯实。
交通客运显著改善
1-2月,随着社会面流动正常化,全市客运显著改善,客运量同比增长23.6%,其中,四大运输方式客运量均实现较快增长,水路、航空、铁路和公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3.2倍、41.8%、21.7%和6.0%。货运恢复仍处调整周期,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0.7%、公路、航空、水路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10.0%、6.4%和1.8%。港口生产稳步恢复,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
金融存贷款增速提升
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5.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1月末提升1.3个百分点。分存贷款看,全市存款余额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1月末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势较好,同比分别增长18.8%、13.4%。全市贷款余额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1月末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信贷依然强劲,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9%,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6%,信贷对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不减。
总的来看,广州经济循环加快畅通,消费、投资、交通等领域表现活跃,释放了经济回暖的积极信号,但部分重点行业面临市场收缩、复苏不均衡等挑战,全市经济运行加快整体好转的基础仍不稳固。接下来,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推动工业生产、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稳住外贸外资、提振市场信心,不断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基础,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涂端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林传凌